共计 184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中新网 10 月 3 日电 据诺贝尔奖官网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 3 日中午 11 时 30 分,2016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以表彰他发现了细胞自噬的机制,奖金 800 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 625 万元)。
之前报道: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分子细胞学教授大隅良典所带领的研究小组宣布,他们成功探明了细胞自噬 (autophagy) 的启动机制。本次研究对预防和治疗由细胞自噬引发的癌症及神经类疾病有重要意义。
具体成果已于 2016 年 7 月 11 日刊载在美国知名科学杂志《Developmental Cell》上。
细胞自噬除了能够分解细胞内的老化物质及有害物质,维持身体健康外,不少有冬眠习性的哺乳类还会利用这一现象,让细胞内的物质再生以此维持生命。大隅教授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曾经使用一种微生物酶,成功用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内的自噬过程,但是这种现象的具体机制一直未能探明。
小组成员本次将着眼点放在了能够促进自噬过程的 Atg13 蛋白质上。通过使用酵母进行实验观察到,Atg13 蛋白质会与其他 4 种蛋白质通过网状结构进行连接,形成一个巨大的细胞自噬启动装置。这个装置能够创造出二重膜结构,仅吸收分解物质。研究人员表示今后将进一步探究该过程的相关机制。
背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为人类健康作贡献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已故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前一年在生理学或医学界做出卓越发现者。
该奖项于 1901 年首次颁发,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医科大学卡罗琳学院负责评选,颁奖仪式于每年 12 月 10 日 (诺贝尔逝世的周年纪念日) 举行。
2015 年中国科学奖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成为亚洲第一位获得这一奖项的女性科学家,也让这一奖项更为中国人所熟知。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图案是拿着一本打开书的医学之神,正在从岩石中收集泉水,为生病的少女解渴。奖章上刻有一句拉丁文,大致翻译为:新的发现使生命更美好。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于世界来说,被认为是一个很伟大的奖项,因为它所研究出来的东西,很多为人类的生命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
盘点 10 年来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 屠呦呦上榜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所获成果,长期以来为人类的生命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现整理近 10 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名单如下:
2015 年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提出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疗法”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同时,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因“发现对一种由蛔虫寄生病引发的感染采取了新的疗法”同获该奖。
2014 年
英国科学家约翰·奥基夫和挪威两位科学家爱德华·莫索尔和梅·布莱特·莫索尔因“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013 年
美国科学家詹姆斯·E·罗斯曼和兰迪 -W. 谢克曼,以及德国科学家托马斯 -C. 苏德霍夫因“在细胞内运输系统领域的新发现,三人发现了细胞囊泡交通的运行与调节机制”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012 年
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爵士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因“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011 年
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巴特勒和法国科学家朱尔斯·霍尔曼因“他们对于先天免疫机制激活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拉尔夫 ·斯坦曼也因“他发现树突细胞和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共同获得该奖。
2010 年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009 年
澳大利亚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美国科学家卡罗尔·格雷德和英国科学家杰克·绍斯塔克因为“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008 年
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因“发现了导致子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 - 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因“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同获该奖。
2007 年
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和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爵士以及美国科学家奥利弗·史密斯因为“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引入特异性基因修饰的原理上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006 年
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厄和克雷格·梅洛因为“发现了 RNA 干扰——双链 RNA 引发的沉默现象”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